您好,歡迎光臨廣元政協門戶網站!
恢復“望鄉臺”舊址并將北門上新建嘉陵江大橋
命名為“望鄉臺大橋”的建議
政協委員胡月鶴、張澤敏、朱福全反映:從將軍橋沿108國道北行
為體現廣元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增加人文景觀,建議恢復廣元望鄉臺舊址,將北門上新建的嘉陵江大橋命名為“望鄉臺大橋”。
一、“望鄉臺”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晚唐時期,此臺叫“望驛臺”,南宋改稱“望鄉臺”。登臨望鄉臺,北可以望見瓷窯鋪,南可以望見問津驛,嘉陵江穿過峽谷,江面至此豁然開闊,腳下湍急的江水奔騰向南。歷史上南來北往的遷客學儒、商賈游子,甚至帝王將相,每當行走至此,都要站在平臺上歇歇腳,眺望一下遠方。久戍難歸或流落他鄉之人,便會不由自主地思念自己的故鄉和親人,在此留下過很多凄婉動人的故事和著名的詩篇。元稹和白居易被貶后走金牛古道,相繼登臨望驛臺,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兩首《望驛臺》詩。元稹的《望驛臺》,是從長安走到此,登臨望驛臺,思念妻子韋叢而作:“可憐三月三旬足,悵望江邊望驛臺。料得孟光今日語,不曾春盡不歸來!”白居易的《望驛臺》是和元稹《望驛臺》,和詩更為出色:“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臺前撲地花。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二、“望鄉臺”可作為千佛崖景區的一個景點打造。望鄉臺距千佛崖景區僅一兩千米,站在望鄉臺即可遙望千佛崖。恢復“望鄉臺”后,可將此處作為千佛崖景區的一個副景點進行打造,將望鄉臺的來源以及途經此處的名人騷客留下的文章詩篇以碑文形式鐫刻于此,供后人了解。
三、新建嘉陵江大橋命名為“望鄉臺大橋”可體現文化內涵。既可以區別城區現有的以數字命名的嘉陵江一號橋、二號橋、三號橋,又可與相距不遠的皇澤大橋相呼應,體現廣元的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Copyright?2025 www.88456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元市委員會 主辦
辦公地點:四川省廣元市人民路北段9號 聯系電話:0839-3262724
ICP備案號:蜀ICP備2020031380號-1 川公網安備51080002000223 號
技術支持:四川程友科技開發有限公司